中国美术家交流网总编李忠信先生
向各地画家致意:
中国美术家交流网是属于非经营性的专业艺术网站,重在传承文化、弘扬国粹,吸纳并宣传中国美术界杰出艺术人才。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动文化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现面向全国证选优秀艺术家。
一、入编要求:
1)入编者必须是优秀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或中国国家级绘画艺术研究机构的高水平研究人员。
2)入编者信息和图片等相关资料由入编者本人提供,加盖单位公章。文章及作品内容必须健康,保证真实。由入编者自行承担所提供文章、作品等资料的相关责任。
3)经严格评审,择杰出艺术家入编。

二、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925632670 孙老师
邮箱:ysjsxd@163.com
中国美术家交流网

李忠信先生致全国优秀艺术家的信         孙晓东画展——陨石系列         石仁勇山海山水画展         李海滨画展         马玉岩画展         李忠信画展         贾发军画展         张仕森画展         陈君复画展         戴剑波画展         中国新闻媒体联盟选录中国最具投资收藏潜力艺术家         竞选优秀画家进入中国美术家交流网        
艺术机构信息
艺术理论与交流
艺术理论与交流
陶艺创作的多元取向
发布日期:2013-9-14  浏览次数:1796 [返回上一页]

探索陶瓷本体语言,应从文化的整体意识出发,重新审视传统,审视当下,丰富陶瓷材料的语言和形式,注重“人文气息”,拓展陶瓷材料的表现力和外沿。对陶艺家而言,作品是通过各种可以进入陶艺领域的材料及可拓展的外沿媒材,体现主体对客体的对照和思考的过程。

  陶艺创作不仅仅是一个再现完美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自省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选择、判断、不断改造的过程,有的甚至是有意识的突变,塑造过程的每一块痕迹,都是一次记录,表现过程中瞬间,偶然性的迹化,都有可能给你一个机缘,使感觉与形体找到新的契机和面貌,使作品不断深入发展。作品产生的痕迹,准确直接地反映了创作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因而是最有价值的。正是这样的创作过程,对偶然性和随机性的认识,才使陶艺家的作品充满灵感与机智,使艺术创作活动充满惊喜、焦虑和满足,也使过程本身充满了无穷的乐趣,最后当人们观赏作品时会随着这些痕迹和体现出的材质美,体会作者心灵的律动,手痕的节奏,以及不可预测的随机发生的偶然性艺术效果。在这一点上非常类似写意水墨画或书法中的用笔和宣纸的敏感。

陶艺创作的多元取向

  在当代多元的文化语境中,陶瓷这一特殊材质被视为艺术表达的载体之一,借助陶艺材料,艺术家可以表达他们设置的文化命题。陶艺和其他造型形式语言的界限被进一步打破,成为综合表达的组成因素,陶艺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质和造型语言。和平面绘画相比,陶艺和雕塑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的主要艺术语言和特征一样,都是三维空间艺术,在于对空间的占有。通过对造型设计、体块布构、作品向空间引伸的张力、重量感、体积感以及作品表面的堆、塑、刻等技巧处理来表现的,在多种材质诸如泥、石、钢铁、铜、纤维等方面全面出击并各领风骚。近些年来,当代艺术发展迅速,观念艺术给人们全新的视觉感受,陶艺如何结合其他材料以表述作者的创作涵义,在媒介材料运用方面拓展思维,是现今青年陶艺家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由于随时都处于一种以自己的审美理想为背景的原动出发点上,这种对材料独特的信息不断接纳、改造、综合的过程,引导出一种“选择”的创作原则,其结果是新的创作观念和创作技巧的产生。材质自身的价值、媒介的拓展、主题意识、装置空间的发展,这些蓬勃而起的艺术思维以其崭新的思维方式向我们展示出创作思想和过程对艺术家的启迪,其特有的偶发性、随机性给固有创作概念以巨大冲击。

  由于陶艺自身的特点,常使作品具有内在语言的自然表现而构成感人的视觉艺术效果,陶瓷材质不同所产生的色泽、斑点与肌纹,以及含沙量较多的粗陶表面的那种颗粒状结晶,烟熏引起的焦躁感,微微干裂甚至翘皮,以及细陶、瓷土加釉产生的润和滑腻等等都是陶艺所呈现的独特体表质感。另外在釉色的运用上千姿百面、穷极造化,有的是似水彩水墨那样晕化渗透的韵味;有的则追求油画般浓色堆砌的饱和与厚重;有的如焦墨枯笔;有的则重彩流浆;有的利用复烧产生釉色被覆盖后透出来的叠色层次;有的是在干涩的陶面上挥洒釉料,追求流动对比的质感等,使陶艺带有很大的试验性,同时又相机随遇,自然天成。

  如果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中国陶艺还处在“走向现代”的准备阶段的话,90年代后期的中国陶艺则开始出现了比较纯正的学术探索。陶艺家开始意识到一味移用西方现代艺术趣味并不能代替个性的创造,对自身传统的完全否定则将带来失去立足之本的危险,唯有把握陶艺创造过程中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才有可能产生富有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的物品。这个时期的陶艺开始出现了多元取向,陶艺家开始依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经验,从某种角度探讨陶艺个性的生成。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现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他们关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题,而是寄寓在造型中的精神价值。在这个层面上,有几个类型的实践特别富有意义:一类是注重思想内涵的从个人文化经验提炼作品的主题,并建立与作品思想内容相对应的语言表达方式。这部分作品摆脱了一般的形式审美,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面貌和文化关注特点。第二类是具有语言综合性质的作品。这部分陶艺家是勇于打破常规的探险者,他们不满足于对传统的线性继承,而是以综合的方式取各派各窑或各种技法之长,将陶瓷特征从它们原所依附的形态中化解出来,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同构”,充分发挥出当代陶艺作为视觉艺术的功能。

当代陶艺的探索精神

  感到庆幸和欣慰的是,中国陶艺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但起点很高,当代陶艺已同世界陶艺主流结合,为什么能如此快地与世界陶艺主流平等交流,因为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优秀的文化传承。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近现代,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的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当代陶艺从感觉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绎泥性,逐渐走向成熟,东方禅宗思想和传统陶艺的杰出和深刻之处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东方陶艺文化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造型意识,帮助我们理解和剖析西方艺术的精髓。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百年来数代艺术家都曾面对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问题,将在一种新的文化语境、新的历史高度上展开。我们需要构建一种更为开放,更具创造力的艺术创新体系。同时,我们要探索新的陶艺表述语言,使之包含的内涵及寓意性、表述性、装饰性得到新的意义上的发挥,使当代陶艺真正适应时下观念多样化的表达,成为一种以个性为前提的开放性语言。

  当代艺术发展至今,历经许多历史性的演绎和纷繁的艺术呈现。东方文化最深层的理念、气质、精神,具有普世意义的形而上的价值观,成为在当下具有前瞻性的文化形态。随着国际影响力的彰显,中国开始有了文化动力来向世界进行自身文化的确认和价值观的输出。当代陶艺作品流露出可贵的探索精神,有许多作品将中国社会现实标记的符号作为创作形态,也有作品用丝瓜、纱布、泥浆等塑造形态,保留材料的自然印迹,注重渲染作品的视觉效果,探寻内在深度的体验和人文精神的表达。有的作品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资源转换成个人性的体悟,在借助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同时,力求实现文化上的转型,使作品触动人内心深底对文化的崇敬和再认识。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与文化科技迅速发展,国际资讯的畅通和文化交流的扩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中国当代陶艺将如何自处?如何面对?如何发展?陶艺媒介材质的语言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如何获得既能和当代艺术体验相适应,又同时具备东方气质和传统文脉的意义。传达功能的语言形态,又将会向什么方向延伸和演变,在世界性的文化格局中占据什么位置,扮演什么角色?都仍然需要在未来的时间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转载自《中国美术报》

中国美术家交流网 版权所有  开创网络 制作维护 您是第 2718067 访客  浙ICP备12023318号-1
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德胜路久盛巷5号  电话:15925632670  传真:86+571+87028183  www.zgmsj.cn